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 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 提高用网治网水平, 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课堂是主渠道, 重在用理论武装人;网络是主阵地, 重在用舆论引导人。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 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把握教书育人规律, 当好课堂主讲人;更要善于掌握和运用网络传播规律, 做好网络舆论“把关人”。

一、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空前改变了人类生存和交往方式。伴随着移动网络信息技术的加速“迭代”, 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构成的新一代互联网初露端倪, 正在对整个人类生活产生颠覆性变革, 也必将在教育领域产生革命性影响。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 至2017年底中国网民达7.72亿人, 已超过欧洲人口总和;这其中, 大学生是网民中最活跃的群体。今天在校大学生大都是“95后”, 他们是真正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 以手机为终端的网络化生存已经成为他们的常态生存方式, 他们的思想观念、话语表达、行为方式深受网络影响, 同时也是建构新一代网络虚拟空间的主体力量。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适应教育对象的这一深刻变化, 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多方面进行革新。在一定意义上说,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 就是思政工作者的思维方式和“技术进化”能力能否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 不仅要从方法论角度看待互联网, “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1]更应从本体论意义上看待互联网, 树立网上即网下、网下即网上的教育传播理念, 实现“主渠道”与“主阵地”的高度耦合。作为课堂“主角”的思政课教师, 如何能在互联网中当好“主角”, 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问题意识。

1. 网络传播与“把关人”理论的新语境

作为传播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 “把关人”理论最初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 (Kurt Lewin) 在1947年提出, 他认为, 在群体传播过程中, 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传播革命, 给“把关人”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 以致许多人认为“把关人”理论失灵了。在传统传播方式中, 信息遵循“信息源 (信息生产) —媒介 (传播渠道) —受众 (信息接收) ”的线性传播;而在网络传播中, 信息源和传播渠道都是多样的, 传播方式也从线性传播转变为“网状传播”, 由此, 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今天, 由于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出现, 使得人人都拥有了信息发布权, 在理论上讲, 人人都可以成为“把关人”, 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已经泛化。但我们认为, 互联网传播虽然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模式, 但“把关人”理论所揭示的传播原理并未过时。因为所谓传播, 必须是拥有受众或者说能够到达受众的传播才是有效传播;在一个人人都可能发布信息的传播景观中, 只有拥有受众的传播才是真正有效的传播。这也是为什么在新媒体时代, 人人都想成为“网红”的重要原因之一, “粉丝”即可能的受众, “网红”即信息的发布人, “扩粉”的过程即传播不断扩散的过程。因此, 在一个新媒体营造的“圈传播”或分众化的传播空间中, “把关人”原理并未失灵。只要存在信息的发布者、媒介和受众这些基本要素, 就有信息传输过程中的甄别选择, 在此意义上说, 单个客户端或公众账号的传播, 实际就是一个传统传播的微缩景观。

2. 网络传播与思政课教师的新角色

在一个由海量微缩传播景观构成的多线程复杂传播格局中, 拥有重量级受众的账号或客户端对整个网络的信息传播发挥着“放大器”作用, 一些网络“大V”对事件的立场、态度、评价极大地影响着网络舆论走向, 他们事实上也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现实的问题在于, 一方面, 多元社会思潮构成的复杂网络舆论生态对大学产生着无所不在的影响, 造成主流理论场和多元舆论场之间的冲突, 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 网络意见领袖的不足, 导致主流思想舆论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力与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要求仍然有相当的差距。近期, 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工程实施纲要》, 提出要提升网络育人质量, 增强网络思政工作能力, 建设网络思政工作队伍。这是从国家层面推动网络舆论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认为, 建设好这支队伍, 一方面要重视“增量”建设, 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 掌握互联网传播规律和技术的专门队伍;另一方面, 也要重视“存量”转化, 就是发挥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作用, 使他们能够成为推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网络化时代, 思政课教师要突破传统惯性思维、教育理念和工作方式, 树立互联网思维, 统筹好理论武装和舆论引导的关系, 发挥好理论对于舆论的支撑作用, 实现从课堂主讲人的单一角色到“课堂主讲人+网络舆论‘把关人’”的复合型角色的转变。这也是本文探讨目的之所在。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网络舆论“把关人”角色定位

与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相比, 思政课教师作为网络舆论的把关人, 具有不同的角色定位。从教育者的角度, 他们的“把关”角色, 实际上是课堂教育的延展;从“传播者”的角度, 他们是在一个“共时态”的传播格局中, 扮演着“历时态”的“把关”角色。所谓“共时态”的传播格局, 是说思政课教师所面对的传播并非单纯的网络传播, 而是由课堂传播、传统媒介传播和网络新媒体传播共同构筑的传播格局, 而且这一传播格局是同时存在的。所谓“历时态”的“把关”, 是说思政课教师在信息传播的不同环节中都扮演着不同的“把关”角色。

一是信息生产者。课堂是一个经典的传播空间, 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信息传播, 作为课堂主讲人,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讲解, 向学生传递知识, 在此, 他们作为信息的生产者, 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解码”“编码”“输出”, 自然充当着“把关人”的角色。在课堂空间中, 他们的把关功能是绝对的、唯一的。因此, 所谓“课堂讲授有纪律”, 就是说课堂是一个公共空间, 教师要注意对传递信息的甄别选择, 不能把课堂变成自己的“私人领地”。

二是间接“把关人”。伴随着课堂教育向网络的延伸, 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各种新媒体平台在教学中的运用, 各种“慕课”“网络公开课”的推广, 使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 课堂的网络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 虽然课堂主要是直接面向特定受众 (大学生) 的, 但他们所提供的信息源也极有可能在网络中扩散传播, 因而在特定的条件下, 思政课教师有可能变为舆论领袖, 进而产生超出特定受众群体的广泛影响。此类案例可在近年来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许多网红教师中得到验证。

三是直接“把关人”。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 今天, 许多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已经不满足于在课堂上的单一教学角色。他们通过开设微博、微信群、个人公共账号等形式, 或者在其他公众互联网平台上设立个人空间等, 直接参与到网络意识形态空间中。在这一领域, 他们既是内容生产者, 也是直接的信息“把关人”。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网络舆论“把关人”的优势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独特性在于:他们的职业地位、文化地位决定了他们拥有批量受众的可能;而且, 由于职业身份的特殊性, 他们在信息传播中又天然地具有权威性。因此, 在新的复杂的信息传播格局中, 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 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 学会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让思政课活起来;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到, 伴随着思政课活起来的过程, 必然是思政课的信息不断扩散传播的过程, 因而思政课教师要时刻树立起自己就是网络舆论“把关人”的理念。更为重要的是, 思政课教师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 也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自觉认识并运用网络传播规律, 主动承担起网络舆论“把关人”的职责, 也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历史使命。与其他群体相比, 思政课教师在做好网络舆论“把关人”方面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理论优势。舆论“把关人”总是站在特定立场对信息进行选择的, 需要有对信息的鉴别分析能力。理论素养越高, 把关能力越强。与其他群体相比, 思政课教师具有很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过硬的政治素质, 是政治可靠的把关者。思政课教师长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 比其他把关群体有着更专业的知识和更敏锐的洞察力, 能够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 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研判社会思潮, 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说服人、激励人、引领人, 发挥好“把关人”角色。

二是角色优势。思政课教师处在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 长期和学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态, 比较容易切入学生网络舆论的场域, 能够凭借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学术素养帮助青年学生释疑解惑。思政课教师把和学生干部的良好联系建立在网络上, 能够加强对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 积极培养校园好网民。思政课教师带领广大青年学生活跃在网络中, 能不断扩大网络舆论红色地带, 让舆论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思政课教师在网络舆论中发挥好“把关人”角色,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 是立德树人的时代体现, 是教师专业性和崇高性的生动再现。

三是职业优势。思政课教师有运用网络传播的职业要求。现在, 几乎所有的思政课教师都有微信、微博、QQ, 他们拥有大量学生粉丝, 很多思政课教师长期活跃在知乎、论坛等媒体平台。他们本身就具备互联网传播素养, 比较熟悉互联网传播规律, 熟悉宣传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 能够熟练操作使用率高的各种新媒体, 与网民自由地交流、探讨问题, 扮演着意见领袖的角色。一些思政课教师对网络舆论有着敏锐的嗅觉, 能够对网络流行思潮进行批判, 能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正确的引导, 积累了一些应对网络舆论的技巧和方法, 具备了较好的互联网媒介素养, 能够担当起“把关人”的责任。

四、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舆论把关能力的路径

在新的形势下, 担负起网络舆论“把关人”的角色, 既是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要求, 也是新形势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必须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自觉学习运用互联网传播规律, 提升网络媒介素养, 真正担负起网络舆论“把关人”的角色。

1. 强化把关意识

网络空间舆论主体的多元化和舆论交锋的复杂化, 给思政课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主流思想理论与多元社会思潮、系统理论知识与网络碎片化知识、理性逻辑语言与感性网络语言之间的冲突, 如何避免网络负面舆论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消解, 既是高校思政课面临的重大课题, 也是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做好新时代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需要思政课教师提高舆论把关意识, 自觉认识到课堂即阵地, 要通过系统理论传授, 夯实学生学术功底, 增强明辨是非能力, 提高他们对于各种错误思潮的“免疫力”。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练好理论“内功”, 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要不断提升自身媒介素养, 树立网络安全观, 善于把握信息传播特性和舆情演化规律, 掌握各种社会思潮的新特点、新动态、新趋势, 使自己成为善于进行舆论引导的行家里手。

2. 创新话语表达

“人们之所以选择并认可一种理论学说, 不在于理论的自我标榜, 而在于理论与现实的契合程度和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2] (P56) 互联网上的舆论斗争, 归根到底是理论之争、思想之争。只有具有深刻思想含量和理论分量的舆论, 才能在众声喧哗中发挥“定盘星”的作用, 引导舆论风向。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把关人”, 要发挥专业优势, 在批判性对话中重构理性话语秩序, 坚定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与此同时, 要创新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方式, 善于使用贴近受众的网络表达, 自然切入网络场域并融入其中。要结合新媒体传播特点, 实现传播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创新, 通过微信、微博、知乎、论坛等平台大力传播党的理论和国家方针政策等, 积极引导和带领大学生制作喜闻乐见的微视频、微动画, 让意识形态教育以鲜活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 履行好“把关人”的职责。

3. 培育意见领袖

要想充分发挥好网络舆论“把关人”的作用, 单靠思政课教师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思政课教师要结合现实需求和前瞻性战略需求, 注重学生意见领袖的挖掘、培养, 寻找并培养一批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在学生中具有号召力的骨干, 在网络中主动“发声”, 发挥“朋辈”作用, 引导同学们积极理性地参与网络舆论, 在舆论引导实践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要重点关注那些思想活跃、个性突出, 甚至发表一些偏激观点来发泄情绪和不满的“特殊学生”, 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 对这些错误观点提供有深度的理论阐释, “通过自己对各个话题的深入分析, 使得别人认同主流意识形态”, [3] (P149) 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恰当语言表达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

4. 提升媒介素养

针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要把提升网络媒介素养作为高校思政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纳入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和各种专题培训中, 提高思政课教师网络舆论把关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一方面, 要围绕提升媒介素养, 结合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舆论学等相关理论, 开发专门课程, 提高思政课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把握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的能力;另一方面, 要加强信息传播规律、舆情分析研判、把关方法和艺术、网络突发事件应对等操作培训, 提高思政课教师处理网络事件、引导网络舆情的本领。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关注网络传播信息的内容, 更要深入研究信息传播特性和舆情演化规律, 练就舆情监控的“火眼金睛”。要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 提高议题设置能力, 结合网络热点、难点问题, 主动设置议题和议程, 掌握网络舆论发展的主动权, 在议题设置和讨论中引导广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理性思维。

5. 完善激励机制

积极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担负起网络舆论“把关人”的角色, 要发挥好高校教学科研评价的指挥棒作用。高校要结合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工作任务, 重新评定思政课教师的考核方式, 把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纳入考核体系, 创新考核方式、职称评定等相关措施, 通过政策措施激励更多思政课教师积极投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网络舆论把关工作。对于有成绩有贡献的思政课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 让从事此项工作的思政课教师有更多的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 让更多的思政课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参与进来, 汇聚成强大的网络舆论正能量, 使他们成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可靠力量。


注:本文的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北鲲舆情监测系统,集监测、预警、分析、报告于一体。
咨询热线:1373988OO12

免费试用